|
開煉機混煉: 開煉機混煉過程包括三個方面:①包輥 ②吃粉 ③翻煉 1) 包輥:將生膠包于前輥,用3-5分鐘有個短時的預熱過程 改變輥筒的溫度會出現四種不同的包輥狀態: a.溫度較低,膠料較硬,彈性高,橡膠主要停留在堆積膠處滑動,延遲生產過程。b.溫度適宜,橡膠能正常包于輥筒上,既有塑性流動又有適當高的彈性變形,有利于混煉操作。c.隨著溫度的上升,流動性增加,分子間力減少,強度降低,膠片不能緊抱在輥筒上,出現脫輥和破裂現象。d.橡膠在更高的溫度下呈粘彈性流體包于輥筒,并產生塑性流動。 2) 吃粉過程:把需要加入的助劑按照一定的順序加入,加入時要注意堆積膠的體積,少了難于混合,多了會打滾不容易混煉。 加料順序 混煉時加料順序應遵循以下原則:用量少、作用大的配合劑先加;在膠料中難分散的配合劑如氧化鋅和固體軟化劑(如石蠟、松香、樹脂)先加;臨界溫度低、化學活性大、對溫度敏感的配合劑要后加;硫化劑和促進劑要分開加。天然橡膠開煉機混煉的一般加料順序為: 生膠(塑煉膠、母煉膠、再生膠)→固體軟化劑→小藥(促進劑、活化劑、防老劑、防焦劑等)→填料(炭黑、陶土、碳酸鈣等)→液體油料(石蠟油、環烷油、芳烴油等)→硫黃。傳統的密煉機混煉也可以采用該加料順序進行混煉。液體軟化劑用量較少時,也可在填料之前加,合成膠配方中填料和油料的用量較大,油料只能放在填料之后加或與填料交替分批投加。某些特殊配方,加料順序可以適當調整,如硬質膠中硫黃用量多,應在其他配合劑之前加,以保證混合均勻;海綿膠料混煉時油料應在加入硫黃之后添加;丁腈橡膠混煉時,由于硫黃與丁腈橡膠相容性差,難分散,因此硫黃應在各種配合劑之前加。如果配方中有白炭黑,白炭黑應在加膠之后,其他配合劑之前分批加入,保證白炭黑分散均勻。 3) 翻煉過程:能更好、更快、更均勻的混煉。 刀法:a、斜刀法(八把刀法) b、三角包法 c、打扭操作法 d、搗膠法(走刀法) 4) 開煉機的裝膠容量計算公式:V=0.0065*D*L 其中V-體積 D是輥筒的直徑(cm) L是輥筒的長度(cm) 輥距大小與裝膠量的關系
5) 控制輥的溫度 輥溫 輥筒溫度對混煉膠質量也有重要影響,而且用開煉機混煉時輥筒的溫度會隨著膠料的剪切摩擦生熱而不斷變化,不同的膠料,混煉時輥筒的溫度要求也不一樣,因此混煉時要隨時控制輥筒的溫度。通常,輥筒溫度用冷卻水來控制,調整冷卻水的流量合適,流量過大或過小均不能有效控制輥溫;鞜掃^程中要經常測輥筒表面的溫度,控制溫度在允許的偏差范圍內。開煉機混煉輥溫的允許偏差為±5℃。不同膠料混煉時輥筒溫度要求見表1-2。 表1-2 不同膠料開煉機混煉時輥筒溫度
6) 混煉時間:沒有具體的規定,看操作員的熟練程度。 橡膠置于開煉機的兩個相向轉動的輥筒間隙中,反復受到機械力作用受力降解,降解后的大分子自由基在空氣中氧化,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達到一定的可塑度,滿足混煉的要求。
|